数字设计 | 汤朔宁:从被动到主动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提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设计),是全国知名的大型设计咨询集团,依托百年学府同济大学的深厚底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不断进取,拥有了深厚的工程设计实力和强大的技术咨询能力。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同济设计在“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大形势下,发挥自身的设计优势,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发展成果颇多,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智慧建筑AR技术尝试、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BIM,VR,数字分析的综合运用、雄安新区17项BIM专项设计服务、到近期与浦东金桥集团合作基于CIM技术数字底座研发应用取得大量实践成果。
为此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以下简称:行业网)就数字化发展采访了同济设计党委书记、总裁汤朔宁。
本期受访人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总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副秘书长、河北雄安新区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等 ;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十大“上海市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等荣誉称号。
行业网:
同济设计从2017年开始就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上运用了BIM技术进行智慧设计,到现在2022年在基于CIM技术数字底座研发和应用获得成功。请汤总分享同济设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哪些成果?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来交流同济建筑设计集团在数字化方面这些年走过的一些过程。
同济设计还处在一个边摸索、边进步、边总结这样一个过程。说到数字化就不可能避开BIM这个话题,BIM正向设计不可能向CAD甩图板那样快速实现,同济设计一直致力于BIM正向设计探索与实践。
我们最初是被动的做正向BIM设计,特别是一些特殊的项目,比如像上海中心这样一个举世关注的超高层项目,或者像迪士尼这样超复杂、异型的高端项目,业主对于整个比较被项目的设计品质把控要求比较高,这些项目我们相对来说我们还是在动的情况下迎接挑战。
▲双层幕墙
从这个阶段逐步在转化,比如我们做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迪士尼1.5期、2期工程,在这些工程中我们的正向BIM力量投入更加有组织、更加有序。而且,从同济设计自身角度出发,已经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探索、形成同济设计自己的BIM正向设计思路。所以这些年,我们的逐步转向BIM正向设计项目数量越来越多,比如:三年前同济设计完成的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当时用的是“伴随式”BIM设计,就是在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出图方式的同时,同步再进行BIM设计;到李庄文化抗战纪念馆项目进几乎完全用BIM正向设计,用BIM正向设计的出图比例达到90%以上。所以,从这两个案例当中也可以看到同济设计这几年在BIM正向设计方面的发展。
行业网:
这几年您着手的数字化转型改革,着重解决集团发展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同济设计把数字化业务分成两块,一是设计管理信息化,二是设计产品数字化。同济设计这套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提升了整个集团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效率。这里重点谈一下设计产品数字化,从设计产品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首先,数字技术引入能够提升原有产品线的说服力和完成度,比如像在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李庄文化抗战纪念馆项目、迪士尼项目当中,我们通过BIM设计能够增加各个专业之间的协同,减少专业之间的摩擦,使得我们整体的设计品质能够得到提升。
▲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
▲李庄文化抗战纪念馆项目
第二,同济设计在数字化建筑模型的基础上,又开发了VR等一些系统,给使用者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比如,我们在杨浦大剧院、宝山歌剧厅等项目当中,在原有的BIM模型基础上,开发了VR这种沉浸式体验的系统。从设计师角度来说,能够更好的设计建筑的空间;从业主的角度,提前领略我们为他设计的空间,VR技术给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第三,希望我们在建筑数字化的方向把同济设计整个产业链做得更长。我们从BIM正向设计开始,向数字孪生、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业务方向靠拢。所以,我们团队也是依托原来BIM这个团队,在人员的架构上做了更多的拓展。金桥集团是上海一个大的管理平台,我们最近跟上海金桥集团合作,他们运营五个片区,我们把它称之为“五朵金花”。我们跟金桥集团合作建立了一套CIM平台,把这五个区域所有的建筑模型都用BIM把它建起来,但是并不仅仅是建筑模型,我们对它的能源、对它的整体都进行了一个管控平台的设置,使得我们原有的BIM模型仅仅是为建筑设计所用,而拓展到能源、拓展到管理平台,使它能够为业主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金桥CIM底座项目
行业网:请您展望一下同济设计集团数字化未来?
第一、我觉得数字化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同济设计是高校所属,本身就属于高校设计院序列,承担了一些研发职能。所以,同济设计更多依托数字化这样一个抓手去支持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同济设计跟学校各个同济大学不同学院联合设立了很多上海市科委的工程技术中心,比如,我们跟建筑城规学院成立了关于数字建造的机器人建造技术中心、跟土木工程学院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工程技术中心、跟交通学院建立了智慧交通与安全驾驶的工程技术中心等等。同济设计通过这些数字化平台,把同济设计与同济大学的合作以工程技术中心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同济设计作为一个高校设计院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一种工作。
第二、对于数字化城市来说就更宽泛一点。我觉得对于城市来说会很快的步入到数字化时代,基于CIM技术的数字孪生、整个城市的数字底座将成为在后续建设过程当中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现在我觉得各家设计院都非常的重视,所以我们也很愿意,跟我们的兄弟设计院、科研机构一起,共同为城市的数字孪生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对同济设计院来说,对内对外两块的任务,都需要我们去完成。
采访 |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 张力
编辑 |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 李莉
剪辑 |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 李莉
校审 |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 张力
注:文中图片来源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END
往期推荐
陈轸:追求高质量发展--还原建筑师的本来角色
文兵:把握战略机遇 共促行业发展
林卫东:向国内一流综合型建设技术服务商迈进
陈丽敏:老牌设计院如何焕发新活力?
郑实:可持续的冬奥场馆设计
数字化研讨会系列文章
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文章
中国好建筑人物专访系列文章